在家信佛有禁忌嗎


  民間通俗的信仰,有很多的禁忌,但那並不是正信的佛教,卻被誤認為是佛教的禁忌。如香爐裡面殘餘的香棒,不可以每天清理,結果弄成髒亂和容易引起燃燒的危險。

  香灰及損壞的經像法物,有許多人不知如何處理,甚至於送到寺院,其實,只要選擇清淨的空地和焚化的容器,用火焚化之後,埋入地下即可。若是金屬製品,則收藏起來,過了若干時日,就可做為古董或破舊物處理。

  有人認為某些經咒,在家人不可念,或者某一時辰不可以念某些經咒。其實,凡是經咒都要以恭敬心,於清淨處來持誦,最好先洗手、漱口,並在佛前焚香、禮拜,但沒有一定說在家人不可以念什麼經或持什麼咒,除了密宗的特定法門之外。

  在家的女信徒,在生理期間,不敢進入寺院禮拜,甚至不敢到佛前上香、誦經、打坐、念佛,其實這是低級鬼神的禁忌。因為鬼神怕見血污,所以,容易見血發瞋。鬼神嗜血食,見血起貪,可是生理的經血,不是鮮血,因此而有被侮辱和作弄的反應;所以,生理期的女性,進入神鬼的宗祠、廟宇、殿堂,可能引起不良的後果。至於佛教的沙彌尼、比丘尼,以及近住優婆夷,都是生活於寺院,每天與經像法物為伴的女性修行人,從未由於生理期間,發生所謂沖剋的問題而帶來災難的。

  佛前鮮花、水果、食物、茶水等供品屬於消耗品,必須每日更換,如果尚是可用可食,應該移作他用,或是家人食用,不得拋棄,如已腐爛、敗壞,則做垃圾處理。至於供品的單數或雙數,沒有限制,以對稱的美觀而言是雙數,如限於物力、財力、位置及場地的關係,單數也沒什麼不可。至於品類,質料是以各人的財力,可能負擔的範圍為原則,不敷衍也不舖張。

上一頁

必須放棄生活享受才能學佛嗎?


  無目的享受,應該放棄;有理由的享受,必須維持。

  此所謂享受的內容,應該包括吃的、用的、住的、坐的、睡的、身上帶的和各種娛樂設施,這便是節流更重於開源,佈施是為福報開源,放棄享受是為福報節流。

  今日的社會,為了禮貌或安全的理由,在某些場合、某些還境或者會見某一些人,必須衣冠整齊,必須乘用私家汽車,日間有日間的禮服,晚間有晚間的禮服,在日本及歐美地區,參加喪禮有一定形式和顏色的禮服,參加婚禮以及各種正式的集會,也不得穿著工作服、睡服和居家的便服,這些都不該算是享受。

  佛要金裝,是裝給眾生看的;人要衣裝,是裝給一定的社會層次的人看的,享受的本身是代表人的身份、地位和立場,在需要威儀、禮節的場合和環境,如物質條件許可的情況下,享受是一種禮貌、隆重的表示。可是在物質條件貧乏、自己經濟能力薄弱、社會環境惡劣的情況下,縱然自己有此能力和物力,也當捨去所有的享受和大眾共渡難關,例如近代的印度甘地就是如此。

  佛法重視因果,今生的福報是由於過去世的佈施而來,享受福報,猶如向銀行提用存款,提用愈多,存款愈少,終有提空之時;今生享受愈多,福報所剩愈少,終有用畢之日。應該一方面繼續修福,同時也要惜福,才能達到福德圓滿的程度;否則,縱然有福,也有所不足。

上一頁

學佛必須吃素嗎?


  佛教出現印度的時候,佛教徒並沒有特殊的飲食習慣和規定,所以,原始時代的佛教徒乃至出家的比丘、比丘尼,過的是沿門扥缽,所謂「一缽千家飯」的飲食生活;他們不選擇扥缽的對象,也沒有所謂潔淨或不潔淨,神聖或不神聖的飲食禁忌,為的是一律平等、廣結善緣,也就是供養者供養什麼就接受什麼,沒有選擇、挑剔的餘地,只要不是特為某一些扥缽者而殺,縱然魚肉等食物,也不拒絕,這就是為什麼小乘佛教不規定必須素食的原因。

  素食是佛教所強調和鼓勵的,素食雖是佛教鼓勵的事,但並不要求所有的教徒非得吃素不可。這是基於慈悲的立場,不是現代人為了健康和經濟的原因。事實上,肉食既傷慈悲,也的確有損健康,信佛之後,如能實行素食,那是最好的事,若因家庭及社交上的困難,不吃素也不要緊,但是不可再去親自屠殺,也不可指揮他人屠殺了。買了屠死的魚肉回家,那是無妨的。

  至於葷腥,所謂「葷菜」,是指具有惡臭味的蔬菜,例如:大蒜、蔥、韭菜、小蒜等。《楞嚴經》說:葷菜生食生瞋,熟食助淫。這主要是為了不擾亂大眾,所以,不得食葷。並且在誦經之前,為了不使聽經的鬼神發瞋和起貪,最好不吃葷菜;所謂「腥」就是指肉食。至於蛋類,應該是屬於腥類,因為它可以孵成為雛,而且它的味道,就是腥味,如果持素清淨的人,最好不吃。如果進入葷菜館或居家時家人之中有人吃素,也有人吃葷,能夠使用葷素兩種不同炊具和餐具,是最為理想,而且保持清淨是必要的。然而在生活條件不許可強求的條件下,用肉食的炊具來煮素食,那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。

  至於不得飲酒,在印度乃是佛教徒的特色,本來釀酒不須殺生,並且可以成為藥物之一種,不應列為宗教的禁忌,但因為佛教重視智慧,若多飲酒容易亂性,而飲酒之後還能夠自製而不至昏亂的人不多,所以,為了保持經常清淨,利於精進的修行,特別是為了達成修定的目,必須戒酒,但若將酒當做菜的佐料,如已沒有酒味,失去醉人的力量,應該不在酒戒之限。

  對於菸、麻醉品的觀念,在佛制的戒律,可因病而由醫生處方使用;當然,不能假藉治病而貪口腹之慾去吸飲菸酒和麻醉品。抽菸是為防止瘴氣,在瘴氣發生和瀰漫的地區,出家人可以適當地吸菸,若是為了刺激、嗜好、無聊等原因而抽菸,那就不為佛戒所許。在南方熱帶地區,嚼檳榔也是為了防止呼吸器官感染疾病,但是在不為治病的情況下,那就成了有失威儀和損傷形象的一種惡習。至於賭博,根本是勞神喪財與敗家喪志的東西,故在佛經中嚴格禁止,同時,賭博的本身即是一種欺詐的行為,甚至因此而能犯殺人、竊盜、誹謗、惡口等罪,所以佛教是禁止賭博的。

上一頁 

 

從事特種行業或殺生等業可以信佛嗎?


  可以。佛教的恩德,浩如大海,只要能有一念信心,均可進入佛門,成為三寶的弟子。由於佛教非常的寬大,所以,佛教是不會拒絕任何一個願意信仰的人的。只要能對三寶生起一念的信心或些微的敬意,就有很大的功德,就是種下了將來必可成佛的善根,何況是歸依了三寶。

  雖然,佛教的五戒之中,禁止邪婬、殺生、飲酒,同時,也將上列的這些行業稱為惡業邪業或不正業,但是如果不能從事其它的職業來謀求最低限度的生活所需,或者上一代經營屠業或酒業,自己也只學會了屠業或酒業的謀生技能,如果由於這些唯一的求生存的理由,佛教並不要求它他們首先放棄了原有的行業再來信佛。不過當他們一旦信佛之後,如果能夠設法改業的話,佛教是會積極地鼓勵他們的。因為佛教的宗旨,是在鼓勵大家都能從事於善良而正當的職業。所謂正當職業,就是指於人於己都有利而無害的行業。

  萬一由於各人實際狀況的原因,無法改業的話,佛教也不以為他們是破戒。因為,信仰佛教的初步,可以僅是歸依三寶。

 

上一頁

器官捐贈及清理環境,算不算殺生?


  迄至目前為止,醫療界呼籲人體器官的捐贈和移贈,是將沒有使用能力的人體局部令其復活,這是值得鼓勵的事。如果在生前捐贈,當然已經獲得捐贈人的同意,縱然在死後移植,也必須預先取得死亡者生前的首肯,否則亡者對於遺體尚有一份貪戀和執著,便會引起他的瞋恨和怨怒,甚至影響他的轉生善道或往生淨土的去向。

 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為了維持環境衛生的原因,必須處理蟑螂、蒼蠅、螞蟻、蚊子,乃至於老鼠等的問題,此乃為了維護人類生活環境的衛生,予以清理打掃,目的不為殺傷蟲類,因此,不算殺生。當然,不得用藥物噴射殺蟲,只能以打掃、清理、消毒的方式來防治或退治蟲蟻的進入和繁殖。如果環境經常保持整齊、清潔和消毒完善的狀態,縱然有蟲蟻,也不會太多。

  如果在耕種時,難免會傷及蟲蟻,但為了我們自身的活命,不用說耕種,就是日常行走及其他勞務,也會無意殺死蟲蟻。所以,只有經常多念阿彌陀佛,願愚癡而無知的眾生,於死亡之後,轉生善道或超生淨土,不算犯殺生戒。

  至於毒蛇、猛獸,以及毒蟲之類,是他們過去世的業力使然,他們傷人,不出於預謀,雖有惡行,沒有噁心,所以,並不算造殺業,應受到人類的同情和保護。此所謂宜用防治法,不宜用殲滅法,不僅培養了人類的仁慈心,也對大自然的生態盡了維護的責任。

  一般初學佛的人,對眾生的定義不明,若說不殺生,應該既不殺動物,也不殺植物。其實生命有它的層次,植物是無情眾生,動物是有情眾生。因此,殺生的界定,就是能夠知生怕死的動物而不及於植物。佛戒比丘不可砍伐草木,是因低級的鬼神,依草附木,以草木為庇護,為了慈悲鬼神,不使鬼神生瞋,故不去破壞其居處,並非為了草木不可殺的理由。微生物如細菌,既沒有神經更沒有記憶和思想。至於水中的微生物,他們雖也沒有神經,但已可以算在動物之列。如果肉眼不能見,或雖見而不能分辨是有情或無情眾生,那就理會不到了。

  佛教主張不殺生,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,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,我們自己怕受傷害、畏懼死亡,眾生無不皆然。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,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、尊卑之分,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、慈悲的精神,我們的世界一定是和諧、和平、互助、互敬、互愛、融洽無間,將沒有一人會受到故意的傷害。所以養成慈悲心,才是不殺生的重點,也是佛菩薩化世的精神。

上一頁 

 

為什麼要戴念珠?


  戴念珠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麼,可分成三種類別加以說明。一種是信仰的,一種是心理的,還有一種是屬於風氣的。

(一)站在信仰的角度講

1.因為手上有念珠,就會經常想到自己是個佛教徒,自己的身、口、意等三方面,自然而然都會檢點,不要把佛教徒的形象弄壞了。

2.其次,你掛了念珠,還可以影響其他人。其他人不管是不是佛教徒,如果看到掛念珠的人講話、動作、表情不像是一個佛教徒的表現時,就會提醒掛念珠人應該檢點。

3.當我們要持誦佛號、咒語時,手上有串念珠也很方便。

(二)第二種是心理上的作用

  有的人掛的念珠是經過出家師父、上師或有修行的人加持過的,他們相信,把加持過的念珠掛在身上,有辟邪、化災難為吉祥的作用,這使得戴念珠的人心理上覺得很平安,很安全。

(三)第三種是時髦、風氣、潮流

  這樣的情形也沒有什麼不好,這種人漸漸地也很可能會變成佛教徒。另外還有一種人,因為自己身體某個部份有障礙,他們相信寶石磁場很強,戴了以後可以調整身體,把念珠變成健康器。這種心態也沒什麼不好。不過,最好的方法還是真正地有信仰,信仰三寶和佛教,而把念珠當作修行佛法時使用的一個道具、器材。

上一頁